脚下多沾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(新时代优秀县委书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曾是乌蒙山连片特贫区,人口126万。是贵州省和毕节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。 2014年全县立案贫困人口28.63万人。 杨华,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织金县委书记。近
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曾是乌蒙山连片特贫区,人口126万。是贵州省和毕节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。 2014年全县立案贫困人口28.63万人。
杨华,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织金县委书记。近年来,他带领干部群众深入推进脱贫攻坚,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。 2020年3月,织金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。
“我们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,只有心中有情,责任在肩,行动才有力量,使命清晰,带领大家前行。 ”杨华说。
“不能光指挥别人做,要带大家一起做”
“我已经做好了担任县委书记的充分准备织锦市委,我要带领大家齐心协力,战胜贫困!”杨华说。在脱贫攻坚中,二字走在前列,杨华给自己定下了“三线”工作标准:工作在一线、生活在一线、调研在一线。
一到织金县,他就走进村子进户,调查村民致贫原因,研究发展对策。所到之处,到前线了解实情,问脉。
“挑最硬的骨头咀嚼!” 2017年,杨华主动联系边远贫困乡镇自强苗乡。 2018年,他主动保护贫困人口最多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阿公镇。为县领导干部做表率。
“你不能只指挥别人去做,你必须让大家一起去做。”在杨华的带领下,织金县388名村第一书记、1566名干部到村开展帮扶工作,1万余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扎实工作。
五年来,织金县共建设村级油路413条,总里程2179公里,建设农村“组合路”1299条,总里程1302.75公里。与此同时,35万人喝上了安全水。
在全县宣布脱贫的那一刻,杨华感慨地说:“能够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和织金干部群众一起努力,终于完成了这个重要的事件。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。一段难忘的、宝贵的、值得的时光!”
“带动群众致富增收,关键是找好产业”
织金县有哪些产业?人民需要什么产业???如何发展产业?杨华上任以来,一直在思考地方产业的发展。他认为,“带领群众致富增收,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产业。”
毛场镇有200多家皂苷精加工小作坊,是全国最大的皂荚精加工基地集散地。长期以来,发展当地皂荚精加工业一直处于“散穷”状态,经过多次考察,杨华有了一个发展思路:在茅场镇建设枣郊工业园,吸引企业入驻,成群发展,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
在Zh宜津县红沱枞树种植历史悠久。虽然收益可观,但群众参与度不高。阳华推进成立专用平台公司,整合多方资源,攻克技术难题,助力群众参与竹菌产业。
将行业视为牛鼻子。 2018年以来,织金县引进大型龙头企业10余家,推动6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与全县28万贫困人口建立稳定的利益联动机制。种植皂荚52.07万亩、竹木耳10.38万亩。 “织金竹笋”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“织金皂苷提取物”注册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皂苷被列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贵州省十二个特色产业。织金走出了一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新路。
依托特色产业,织金县GDP将由2015年的15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8.23亿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883元增加到2020年元年。
“多做实事、多解决问题,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”
“把群众放在心里,为群众做实事,做群众实事”群众会把你当作他们的亲戚。”担任县委书记五年来,杨华心系民生,带领党员干部全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他总是说:“多做实事,解决问题,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。”
每次去乡镇调研,杨华都要去农民家看看发生了什么。为干部做了哪些帮助,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是什么,住房不安全,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,饮水方便不方便等等?他把这些民生实事一一记在笔记本上,记在心里。
自强乡山口村65岁的老党员王家全亲切地称杨华为“雨靴书记”。每当下雨,杨华总是穿着一双雨靴去村里。有一次,王家全在割草的路上遇到了杨华。他尴尬的浑身泥泞,想回家换上干净的衣服,再和杨华说话。没想到杨华踩到泥里,指着自己脚上的鞋子说:“没事,就在这里说吧。我也穿雨鞋,方便。”
由于长期旅途劳累,杨华的右肘肌肉萎缩。手术后的第二天,他不顾医生、家人和同事的劝阻,挂着绷带冲到项目前线。
五年来,杨华走遍了织金县几乎所有的乡镇、街道、村庄……田地、村组、食堂、工地,都是他的办公地点。
“脚下的污垢更多,真情沉积在心里。”杨华表示,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,未来仍需努力。
《人民日报》(2021年7月13日第06版)
文章来源:《土壤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rxb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14/1188.html